聚合硫酸铁国内外标准对比
发布时间:2013/1/7 10:05:02 浏览次数: 来源:www.huaquanwater.com
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
聚合硫酸铁,目前已经有数百家单位生产液体聚合硫酸铁。聚合硫酸铁(Poly Ferric Sulfate,简称PFS)是70年代日本首先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1974年日本铁矿业株式会社首先取得制备
聚合硫酸铁的专利。我国许多研究机构在上述专利基础上进行改进,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
聚合硫酸铁的研究和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0年底已经申请
聚合硫酸铁的生产和使用的相关专利100余项,发表论文超过300篇,
聚合硫酸铁总体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目前我国
聚合硫酸铁年产量达到10万吨,并广泛用于长江、淮河、黄河、赣江、钱塘江等流域水处理过程和各种污水处理。目前生产
聚合硫酸铁 的方法很多,但无论以何种原料为基础生产,均是采用控制S04/Fe<3/2的方法,制得不同盐基度的
聚合硫酸铁。采用上述方法,都可以达到氧化亚铁或酸溶三价铁的目的,但是由于含铁原料的广泛,造成产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差别很大。目前我酸国
聚合硫酸铁 标准是等效采用日本供排水协会的标准。

从表中可以看出国标指标普遍高于美国现行标准的相应指标,国内企业完全可以达到其要求;但是国内标准对于重金属含量的要求非常笼统。企业1和企业2的产品虽然都可以达到国标要求,但是由于国标没有对其他金属含量进行限定,以至于企业1和2的铬高于国外标准。2000年聚氯化铝国家标准修订会上,有的企业也提出了关于国标内没有限制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的问题。由于国标列出重金属的笼统性,造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了其他重金属的含量。在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希望国标能避免这种漏洞,从而更加完善。美国标准虽然也只列出了几种危害非常大的重金属,但是如果产品中有其他杂质,水处理剂标准液体聚氯化铝(ANSI/AWWA B408-93)中限定ANSI/NSF 60中附录A,“毒理检查和评价程序”,对于未受USEPA最终最大污染物浓度(MCL)限制的污染物质没有界定最大允许浓度(MAL)。一些不完全确定的“未受限制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浓度是以毒性测试指导非致癌物)和风险特征方法学(致癌物)为基础的,并有认证机构确定。我国目前水处理剂标准的实施存在标准局与卫生防疫部门共管的制度,而后者只对于处理后水质进行检测.这种局势造成非常大的漏洞,正像使用含醌衍生物废酸生产聚氯化铝的情况相同:净水剂合格,处理后水合格,虽然没有检测相应的指标,但是处理后水中引入了有害物质。在新标准修订聚氯化铝、
聚合硫酸铁 等净水剂国家标准中对原料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对其他重金属和有毒物质进行了限制。
另外,产品的质量和标准还会对我们的对外贸易产生影响。从表3-14的比较还可以看出,企业1的产品可以达到国内外的标准,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完全决定了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就不存在重金属的处理问题和增加成本问题。但是企业1在国际交易中采用我国的标准就对于自己的质量限制非常大,实际与国外标准相比是一种质量性能的浪费,尤其是如果生产过程中要对于重金属进行严格控制的工艺,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产品成本。企业2的产品虽然可以达到国家标准,却不能达到国外要求。国内外实际用户的要求可能高于标准,例如从2002年4月美国某净水厂对液体
聚合硫酸铁 的要求来看就非常严格,要求生产硫酸铁的含铁原料必须采用优质铁矿石、优选的高纯度磁铁矿或硫酸亚铁,硫酸必须是无色透明的高等级(water white)硫酸。
硫酸亚铁和氯化铁的国家标准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国内有些企业仍然使用废铁屑、酸洗废液和其他废料(废液)生产硫酸亚铁和氯化铁,以用于饮用水。由于废铁屑、酸洗废液和其他废料(废液)原料来源广泛,并含有大量合金元素,难以控制,多数产品重金属含量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工艺去除重金属离子。
目前,虽然我国没有对工业用水和废水用混凝剂中重金属的要求,但是国外多数废水处理厂对重金属有一定的限制,表3-15是某大型污水处理厂在国际招标中对氯化铁的要求。